返回第182章 “863计划”的重要性(1 / 2)1980重生:重工帝国的诞生首页

沈良拿着调令,心中五味杂陈。

他知道“863计划”的重要性,这关系到国家未来科技的发展,甚至关乎国家的命运。能够参与其中,对他来说是莫大的荣幸。

但同时,他也对钢铁厂充满了不舍。

这里有他辛勤工作的汗水,有他并肩作战的同事,更有他未完成的梦想。

“沈工,恭喜你啊!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啊!”李国强由衷地为沈良感到高兴,“到了京城,可别忘了我们这些老朋友啊!”

沈良拍了拍李国强的肩膀,笑着说道:“放心吧,老李,我不会忘记你们的。等我功成名就,一定回来看看!”

告别了钢铁厂的同事,沈良踏上了前往京城的火车。

京城,这个古老而现代的城市,充满了机遇和挑战。

沈良来到部里报到,接待他的是一位名叫张伟国的处长。

张伟国四十多岁,戴着一副金丝眼镜,看起来文质彬彬。

“沈工,欢迎你加入我们的团队!”张伟国热情地握着沈良的手,“你的事迹我们早有耳闻,你可是我们冶金行业的后起之秀啊!”

沈良谦虚地笑了笑:“张处长过奖了,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。”

“好了,客套话就不用多说了,”张伟国将沈良带到一间办公室,“这是你的办公室,以后你就安心在这里工作。有什么需要,尽管跟我说。”

沈良环顾四周,办公室不大,但布置得很整洁,桌子上摆放着一台崭新的电脑。

这在1980年可是稀罕物,一般人根本见不到。

“863计划”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,包括生物技术、航天技术、信息技术等等。

沈良被分配到的是新材料研究小组,主要负责新型合金材料的研发。

这个小组的成员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专家,其中不乏一些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学者。

沈良的到来, 开始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。

毕竟,他只是一个来自地方小厂的普通技术员,跟这些学术大佬相比,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。

小组的组长是一位名叫钱学森的老先生,他德高望重,在材料学领域有着极高的造诣。

第一次见面,钱老就给了沈良一个下马威。

“年轻人,我听说你很厉害,能够土法上马搞创新,还设计出了简易连铸机?”钱老语气平淡,但眼神却锐利如刀,“那你能不能告诉我,什么是金属键?什么是晶体结构?”

沈良知道,这是钱老在考他。

他深吸一口气,缓缓说道:“金属键是指金属原子之间通过共享价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。晶体结构是指晶体中原子或离子在空间有规则的周期性排列……”

沈良侃侃而谈,将自己对金属材料的理解娓娓道来。

钱老静静地听着,脸上没有任何表情。

良久,他才缓缓开口:“不错,基础知识很扎实。不过,理论知识再好,也要转化为实际应用才行。我希望你能够尽快融入我们的团队,为国家做出贡献。”

沈良心中一凛,他知道,这才是真正的考验。

他并没有被钱老的严厉吓倒,反而更加充满了斗志。

他要证明自己,不仅有理论知识,更有实践能力。

他要让所有人知道,他沈良,不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书呆子,而是一个能够改变时代的工程师!

接下来的日子里,沈良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。

他废寝忘食地研究各种资料,学习新的知识,不断地进行实验。

他很快就发现,这个时代的研究条件跟未来相比,简直是天壤之别。

设备落后,经费不足,人才匮乏,这些都严重制约着科研的进步。

更让沈良感到头疼的是,小组里的一些专家学者,对他这个“空降兵”充满了敌意。

他们认为沈良资历浅,经验不足,根本没有资格参与这么重要的项目。

甚至有人公开地质疑沈良的能力,认为他之前取得的成就都是 机会主义和幸运。

面对这些质疑和挑战,沈良并没有退缩。

他用自己的实力和行动, 逐渐赢得了大家的认可。

他提出了许多创新理念,并成功地将它们应用到实际研究中。

他设计的新合金材料,不仅性能优异,而且成本低廉,极大地提升了国家重工业的竞争。

沈良的名声,也逐渐在科研圈子里传开了。

他开始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邀请,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技术交流活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