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到了自己的营帐之中,郑铮坐在桌案后面,看着眼前的包裹。
那包裹包着的是一个朱红小匣,里面装着的便是从袁术的宫殿中找到的传国玉玺。
不得不说,这东西确实有魔力。
郑铮第一眼看到这东西,心里也是悸动的很。
好在他心性坚韧,这才没有着了这传国玉玺的道。
按理说这东西应该交给刘备,但郑铮却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。
刘备励志匡扶汉室,但能将自己儿子取名为“封”、“禅”二字,便足以见其野心。
刘备想要称帝,他郑铮自然是最支持的。
因为只有刘备称帝,自己才能获得更高的地位,以及更多的利益。
只是……刘备对外一直打着在匡扶汉室名义,这一点也是他称帝的最大阻碍。
匡扶汉室便是辅佐汉朝皇室,恢复汉朝统治。
倘若刘备称帝,便是对汉室的不忠,是借汉室之名行个人野心之实,全无忠义之名。
那刘备不仅会被骂成篡位之贼,更会被骂成伪君子。
然而,想要让刘备在不背负以上骂名的情况下称帝,就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。
其实,想要让刘备不背负骂名为帝,有两条路可以走。
这第一条路耗时最长,也最平稳,而且可以让刘备不背负骂名的同时,美名流芳百世。
那便是刘备一辈子不登基,只做做到大汉朝廷的摄政王。
同时,要让刘协没有子嗣继承皇位,导致直系血脉断绝。
如此一来,等到刘协驾崩,便可在长安的宗室旁支之中,挑选成年宗室继承皇位。
就如同皇子尽皆早夭的汉桓帝驾崩之时,直系血脉断绝。
桓帝遗孀窦妙太后在父兄窦武、窦绍支持下,主导皇位继承人的选择。
最终选择了宗室子弟,章帝玄孙,汉灵帝刘宏登基称帝一样。
到那时,只需要让宗室和朝廷百官统一口径,推举刘备之子继位便可。
待刘备之子继位之后,若刘备去世,便追封为帝。
若刘备在世,便封为太上皇,总揽朝政。
如此一来,终刘协一朝,刘备都会是以尽心辅佐皇帝的摄政王形象,以全其匡扶汉室之志。
留给后世之人一段美谈。
这条路或许是最适合刘备的。
但是这条路的问题同样也不少。
首先,达成目的的时间,就太长了些,至少要熬到刘备的儿子成年。
就以现在的情况来看,至少需要十六年时间。
毕竟,现在刘备的儿子才两岁。
在这十六年里……哪怕是郑铮,也不敢保证什么事情都是顺顺利利的。
其次,这条路最为关键的一点,就是刘协到死,都绝对不能有皇子!
哪怕是有皇子,也要让其早夭……
残害皇子这种事,只要做了,难免会留下把柄。
若是被人抓到了,后果不堪设想。
再者,随着刘协的年纪越来越大,他也难免会产生亲政的想法。
到时候,刘备交不交权也是个问题。
若是交权,刘协就不会卸磨杀驴么?
若是不交权……那便会回到最初的问题。
你刘备到底是贪恋权势,还是想要匡扶汉室!?
所以这条路虽然最为理想,但时间越多,问题也就越多,需要解决的事情也就越多。
所以,郑铮选择了第二条路。
那便是想办法,引诱刘协,在他和刘备都不在长安之时,犯下绝不可饶恕的错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