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是,现在宝丽根本不缺单子,也不需要继续扩大。
现在宝丽要做的,是把产品做好,打出自己的牌子,一味地跟风不好。
下班后,她没有直接回家,而是去了仁安药店。
已经从外地回来的王羲年和李安正在盘点库存,看到她来,立即迎上来,规规矩矩喊了一声姐。
沈明枝看他瘦了不少,但是人却自信了不少,不自觉勾唇,“这段时间你辛苦了。”
“不辛苦的,没你辛苦。”王羲年根本不想出国,他最近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得好,也是希望回来的时候,再跟他谈谈。
“快新年了,你跟我一起回四合院住。”沈明枝看了一眼还在忙的李安,跟王羲年说。
王羲年点头,乖巧地放下手中的活儿。
两人回到四合院,蒋少琛正在院子里陪孩子们玩耍。
看到她回来,两个孩子跌跌撞撞地扑过来。
沈明枝蹲下身抱住他们,心中的烦忧暂时抛到一边。
晚饭后,她把孙厂长的提议告诉了蒋少琛。
”你看起来不太同意。“蒋少琛有些惊讶,承包对你们厂子不好么?"
沈明枝点点头,”我想做牌子,跟他们的理念不同,但是厂长估计不会同意我的做法。"
蒋少琛沉思片刻,"资金是个大问题。承包费、流动资金、设备更新......至少需要五十万。"
“是啊,有这钱,做产品多好,何必跟风。”沈明枝单声道。
蒋少琛不再多言。
第二天,孙厂长再次找到沈明枝,坚决要搞承包制,表达了承包意向。
“我不拦你搞这些,但是我要做产品,你知道的。”沈明枝语气坚毅地说。
“那承包的事儿我自己来处理好了。”孙厂长固执己见。
沈明枝没理会他,但也没干涉。
只是两周后,沈明枝被通知:同意宝丽日化厂搞承包,承包期五年,每年承包费三十万。
很快,厂门口已经挂上了新的牌子:宝丽日化厂(承包经营)。
工人们看到她都热情地打招呼,眼中满是期待和信任。
既然孙厂长把这事情谈成了,沈明枝也不会再阻止了。
会议室里,沈明枝召开了承包后的第一次全体干部会议。
"同志们,"她环视众人,”从今天起,宝丽将实行新的管理制度。工资与绩效挂钩,多劳多得。"
她详细讲解了新的薪酬体系和奖惩制度,干部们听得认真,不时点头。
散会后,李技术员留下来,欲言又止。
"有事?"沈明枝问。
李技术员压低声音,"沈厂长,别的厂子也都纷纷这样做,咱们跟着一起,丢掉先前要做的,真的对吗?"
沈明枝笑着道,"我也没说,要丢掉我们自己的产品啊,产品继续生产。"
接下来的日子,沈明枝全身心投入到厂里的改革中。
她精简了行政人员,充实了一线生产;更新了部分设备,提高了生产效率;还组建了新产品研发小组,由她亲自带队。
一个月后,宝丽推出了第一款承包后的新产品:珍珠美白霜。